一個非典型登山者爬山多年後身體結構的演化


大約40年前,十二月底耶誕連假,他自己一人從台南搭莒光號到豐原火車站,睡在車站的長板凳,隔天搭第一班往梨山的金馬號公車,再轉車到武稜農場去爬雪山。交通不發達的當年,爬雪山不用登記申請、登山資訊也不清楚、裝備不科技,穿牛仔褲、帆布軍靴登冬季雪山,他沒有任何冬季裝備、冰斧、冰爪、爐頭,都沒有,天真的以為兩天後能在雪山圈谷中享受溫暖的日光浴(這年輕人在陽光普照的南部長大,沒辦法)。一上到雪山東峰稜線就遭遇狂風暴雨,零度C的冰雨(freezing rain)被強風帶著由下往上灌進小飛俠雨衣,他全身淋濕四肢顫抖失溫中,靠著黃豆大的微弱光線摸黑下徹,僥倖的在黑暗又路跡不明顯的狀況(當年)找到半山腰的七卡山莊,一個人在七卡山莊四週撿拾潮濕的木柴在鐵皮小火房裡的土灶成功升起火,搜集著前人遺留在火房的白米、乾扁發芽的紅蘿蔔與一個鋁鍋煮出一鍋紅蘿蔔飯,配著自己帶的熟食,靠在灶旁一邊烤火一邊吞食米飯。差一點命喪雪山東稜。(下山後才得知當天有另一位獨行山友消失在東稜)

如今60歲阿北,在海外技術攀登三十多年,曾在2000年冬季無補給橫跨Vatnajokull 冰原,也曾隻身在巴芬島北極海畔追尋獨角鯨的蹤跡還要處處提防北極熊的突襲。現在致力於登山冒險教育(也一邊賺遠征經費)。希望能把他從肉腳登山客蛻變成為探險科學家的所學到的教訓傳承給下一代的肉腳。以減少山難發生。照片是在今年八月馬望女苦山塔克金溪溪谷場勘。幾年前台大山社校友M先生在此神隱,動員上千人次仍無法尋獲。最近又有法官帶妻兒在池有山迷途,為尋路墜崖,令人惋惜。減少山難別無他法,只能從登山冒險教育著手。為避免迷途必須充實地圖與地形研判能力,為避免墜崖則必須加強行進技巧與困難地形練習